打造融入“主干”成都的桥头堡,建设四宜中国茶都
2018年,乘着东进融入的暖风,全区发展亮点纷呈:茶业提质增效,
茶旅融合发展,
“景城一体”主城提质扩面,
“产城一体”新城破题起步,
民营经济活力增强,
五美乡村发展更上台阶,
脱贫攻坚成效明显……
迈入2019年,全区上下按照“茶业立区、工业强区、城市兴区、开放活区”发展思路,着力“两城驱动、一带连接、一环贯通”全域发展空间布局,立足建设茶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桥头堡、成都大都市区康养休闲目的地,深入实施东进融入、茶业提质、绿美名山、美丽乡村、开放创新、成果惠民“六大行动”,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商中国茶都。 接下来,我就这篇新闻,简单叙诉一下。
1.配合做好川藏铁路开工建设相关保障工作;
2.实现成雅快速通道名山段路基全线贯通,规划建设城区至成雅快速通道连接道路,做好成雅快速通道平交、立交路口连接道路建设协调服务;
3.助推雨名快速通道、金鸡关互通加快建设,实施皇茶大道与雨名快速通道连接市政道路项目等。 促进合作交流共赢。
1.加快推进与成都共建飞地园区,创新利益分享模式;
2.完善与成都县区、部门联系机制,利用好成都招商引资、投融资等平台资源、探索公共服务共享。
3.大力引进成都学校领办名山区中小学,与成都地区优质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建设、专科联盟建设、医院托管等方面实现突破;
4.推动社会保障一体化,实现社会保险异地协同经办、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。 推动工业协同高效发展。
1.编制《名山区工业发展五年规划》等政策,健全“研发设计在成都、生产加工在名山”的产业互动机制;
2.对接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新经济产业聚集区、青羊总部聚集区等,争取数字经济、科技服务、文博创意等生产加工环节转移至名山。 加大工业企业扶持力度,加快健全工业产业体系。
1.大力发展以精致茶为引领的食品饮料产业;
2.加快发展绿色家具和精密机械产业;
3.积极培育电子信息产业,引进云计算、灾备数据中心等项目,实现大数据产业破题起步。 不仅如此,名山区按照“东进、西拓、南接、北通”发展格局,在“东进”融入环成都经济圈发展的基础上,联动周边发展。
1.“西拓”——积极对接雨城区、经开区,以雨名快速通道为主轴,以蒙顶山生态文化旅游康养园为支撑,推动城市向西发展,加快“雨名飞”同城化步伐。
2.“南接”——主动扩大与眉山、乐山的县区交通区域合作,改造名山与丹棱、洪雅的县乡交界道路,推动省道104线名山至丹棱段项目建设,大力提升南向通行能力;对接周公山、瓦屋山、峨眉山“三山生态旅游环线”建设,探索共同开展旅游产品营销,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。
3.“北通”——积极对接藏区彝区,依托雅安物流园区,发展物流运输、战略储备、应急仓储等现代物流产业;推动藏区彝区矿产资源、农副产品、中医药原材料在名山实施深加工,积极培育飞地经济。 开放创新打造成都大都市区康养休闲目的地
1.名山区大力推进造林增绿,持续实施“茶+贵”“茶+果”“茶+花”“茶+彩叶”工程;
2.争创国家级森林小镇、省级森林小镇、市级森林小镇;
3.持续深化“旅游+茶业”,依托茶旅融合发展“1+7+N”空间布局,提升重要景观节点建设水平;
3.持续深化“旅游+康养”,积极推动蒙顶山核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强力推进百丈湖综合开发、清漪湖国际康养智慧田园度假区、名山区医养中心等项目建设;
4.加快蒙顶山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园建设;
5.推进旅游与医养、商贸、科教、体育、教育等行业深度融合,规划开发一批“旅游+”跨界产品。 因地制宜建设茶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
茶旅融合快速发展。
1.名山区“世界茶源——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”获“2018年度全国茶旅金牌路线”称号。
2.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获“中国茶事样板十佳”。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,获“世界最美茶乡”美誉。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