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命名 发表于 2019-3-20 17:24:44

            第九、夜间作战的要点
1.夜间动作一般的要旨,在于沉着、勇敢迅速、确实、肃静,不发光响,不误方向,联络切实和能完全掌握部队。借以避免敌人之警戒,秘匿自己之企图,以求达到自己 的任务。
2 .必须精练,且熟悉于夜间行动之部队,在夜间不仅 有秘匿自己兵力,行动,避敌损害,接近敌人之利,而且不 致有军队不易协同,指挥不易统一之困难,特别是能以寡胜 众,得到攻击之奏功。
3.   通常夜间以多用精练之小部队进行奇袭为有利,但 大部队欲完成白天所得的成功,而进行攻击,或以一部夺取 敌人阵地若干要点,使异日之攻击容易时,亦必行夜间攻 击,如状况必要时,须以大部队施行夜间攻击,但对于掌握 部队,指挥,布置,联络,协同动作最宜注意,稍一不慎, 必有错误危险,须慎重行之。
4.夜间攻击,以步兵担任为主,依状况有使炮兵协同 者。
5*夜间攻击时间,以明了敌人状态,乘其警戒之空隙 为宜。在入夜开始,则有制敌机先之利,在近拂晓,则易利 用其成果而更发扬其效率。
6*夜间攻击布署,不在巧妙,尤忌复杂庞大,而在能确实使军队都能熟知攻击地区之地形道路等等,尤为攻击奏 功不可缺少的条件。
7    *攻击目标及攻击目的之选定,不宜在敌人过于纵深 布置之外,如大部队攻击时,各部队须明确指定目标,而协 同动作则依目标选择与时间之规定等范围内行之,但须注意 自己不陷入混乱。
8.          夜间攻击须有精细计划,白天应集合各部指挥员详 细解释,使其深确了解其本身任务,各部协同动作与联络, 达到任务的手段、敌情、道路、地形、攻击目标以及万一不 能奏功或其他意外的处置,和军队本身一切应该准备的事 宜。
9.          攻击部队通常分为第一线与预备队,然欲夺取敌人 较纵深之阵地,亦可设二线攻击部队,但不免有指挥联络之 困难。
10*攻击部队须准备周到,必须出敌不意,猝与肉搏, 挥其白刃,一举而与之决战;不宜在敌人阵地外或较远地方 射击,这不但效果甚少,且暴露我之企图,迟滞我之行进,给 予敌人防御布置的机会。
11*夜间冲锋须由至近距离开始,各级指挥须切实掌握 部队向其目标猛烈冲入,冲锋奏效后,即在夺取之阵地迅速 恢复秩序,严行瞀备,或行作业以防敌人恢复攻击,且与邻 部取好联络,确实准备以后之行动。
I2*夜间以佯攻或欺骗敌人之注意力转于他方面,而使 于实施攻击者,此反为唤起敌人全般注意而使自己全盘计划 发生困难。
13*夜间之动作,极勿为他方面之枪声或喊声所牵动而 变换行进方向,在前方者要注意步度与联络,有时须停止,以恢复行进联络秩序,在行进受敌有效射击时宜暂停止,被照明时亦须秘匿行动,但须勿因此致运动迟滞,误我达到任 务之机。
I4*夜间攻击队形,以指挥掌握确实和正面能多使用刺 刀、炸弹、大刀等武器,和适合其他状况为要。
15*在冲锋前为敌发现时,应勿丝毫迟疑,而行断然的 冲锋,冲锋不要号音,有时可以发喊声。
16*预备队须确实与第一线联络,注意前方侧方以及后 方,以备不时之变,特须时时明白第一线之状况,极有准备,俾能不失时机,加入战斗。若第一线已冲入敌阵地,应 宜遵守预受命令为适宜行动。
17.   夜间如须破坏障碍物而实施攻击时,必须搜索敌 情,尤其是敌之障碍物与侧方机能,顾虑当时之状况与我之 企图等,而对开设冲锋路及破坏时机与方法,要有周到之计 划与准备。
18.   防御以迅速应手必要为宜,由最初增加第一线之兵 力,使之于各支点对付当面之敌,以作防御。
19.   须于预计敌人夜间攻击之要点增加预备队,并须讲 求各支点变更击区域之分配等处置,以充足防御力量,但勿为敌人所乘。
20.火网须在近距离而能发扬最大之火力为主,射击区 域与目标,守兵须有预先之充分准备,如必由之道路远近事 先测置等,同时便于力求集中兵力,指挥确实,以有效实行 白刃战为要,预备队更宜专供逆袭之用,集结于第一线之近处。
21.    夜间须极力讲求利用照明弹及其他各种照明装备 等,联络更宜注意。
22.    敌人在破坏障碍时,须以一部出击或以射击妨害 之,且宜设法修补其已破坏之部。
23.    敌在我阵地近距离前混乱时,则必以预备队作断然 逆袭以击灭之。
24.    夜间追击极宜注意,无论是攻击奏效或防御击退敌 人时,均宜以巩固阵地为主,而用小部队追击。追击部队须 确时掌握时时备战和警戒前方侧方,断然前进,但有时以敌 人溃败混乱之时,有少数精练部队断然追击,收效实大,同 时大部队应于夜间充分准备作拂晓追击。
25*夜间退却时,留置最前线的部队,务须严密警戒, 以防敌之侦察搜索或混入,且须尽诸种手段,欺骗敌人,如 退却之先已受敌攻击,须以极激烈之火力击退之,且行果敢 之逆袭等,以秘密我之企图,并须极力保持位置,俾主力退 却容易,自指挥员到战士均须有沉着刚胆之行动。留置部队到了退却时机,则宜与邻接留置部队保持联系,力求全线安 全与敌脱离。
第十、几个附带注意的问题
一、关于指挥方面
目前有一部分同志以红军干部每战必身在部队前面,致 多伤亡引为批评,其实此为红军干部英勇之特点,亦一获得 胜利之要素,“剿赤军”现亦想法伤我行之,我们目前应该的
批评,是指挥员之特点,不只在身先战士之一点,而如何掌
握部队,如何指挥作战,才能充分发扬我之战斗力,以适应
各种战况之变化,而求得决定的胜利,尤为重要。故今日之
指挥干部应从这一方面加紧努力,其努力方法即在结^自己
战斗指挥的经验和对于近代战斗指挥的学习,以及对于平日
自己部队的训练管理各种情况的了解和本身指挥要件的养 成。
二、 关于训练方面
红军关于训练当然有了相当的进步,可是第一还没有全 盘的计划,这些计划又能适应老红军、新红军及自己的经 验,目前的需要与将来的发展等等;等二还没有很多形式, 如到处听到只喊一二三的制式操,或一种不切用的刺枪等, 至于真正适宜的武器使用教育,射击教育,野外实施和锻炼 体力与机会教育等等,是缺乏的;第三全军没有训练的设 计,材料更不完全;第四有一部分同志还保留打就打,训练 干吗的精神,当然更说不到有计划的去提高军事学习。此原 因再加上时间的短少,训练人材和材料的缺乏,故军事教育 还是非常不够的。
三、 关于组织方面
红军目前在军事组织上,还有些缺点。首先是各种勤务
_
组织和参谋、经理、卫生等组织表现很残缺。因此不但关于 材料搜集、管理、卫生、训练教育各种设计,各种补给等等不 易适合必须的准备,而且每每使指挥干部又要指挥部队,又要 到前方布置,又要到后方来料理一切,一个人弄得头昏眼花, 这于工作上是有妨碍的,这是必须想尽各种办法使之改进。
四、 关于侦探工作方面
这种工作我们是有办法布置的,因为有广大群众的帮
*
助,但红军中这一工作也还差得远。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, 侦探工作不好是不会知彼的,目前主要是没有谍报的专门布
%             h
m
置。故所得材料不是时效已失,就是残缺不全,不足以作根
* *
据,这须加以极大的改变。一面应是加强谍报机关,一面应 培养专门人材,并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。
五、 攻坚与持久方面
我们主张不攻坚与不作持久战,当然是目前的时间问题,
*
因为目前尚未完全具备这种条件。然而认此即为红军永远的
*

办法,这是不对的。故凡是天天要打仗,多打两天精神就不
*
能持久了,或者一看见要溢或工事,就不主张攻击与奇袭, 这都是不对的。同时我们以为目前不但应作物质上的攻坚与
持久战的准备,而且要作精神上的充分准备。
*
六、 小部队的活动
*
_
这在上面也提出过的,事实上小部队的活动提高,已成
为近代军事上的重要问题之一,对于小部队的指挥与动作,
我红军中的下级干部,尚不能完全了解,因此目前应该特别
提高下级干部的指挥战斗作用,而且小部队的特种活动应该 有专门的研究与训练。
七、 游击战术
在目前红军大规模的国内战争发展后,似乎游击战术的 灵巧与活跃已不及初期,在鄂豫皖及一次“围剿”时,补充军 常以赤手空拳或梭标在大雪下夺取敌人的手提盒子、机枪 等,这种精神现在似乎不多见的,主要的原因,是没有加紧
对地方武装与游击队的领导,同时也是没有充分来发展游击 战术的价值。这也是目前要大大来转变的。
八、 特种兵的编制
目前如山炮、步兵炮(暂以迫击炮代)等编制及骑兵编 制,都有准备的必要,即一时装备不适应,亦须准备其人 员、炮手、各种干部等,以适应任何时期有武器即有使用之 环境。
九、 全国红军行动的联络
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目前全国红军应一致策应行动, 其意义至为显著,除了无线电的装置外,应有秘密交通的设 置,联络参谋的派遣,各方战斗经验教训的交换,特别是中 央区对各区红军的指导等等,这都是迫切的问题。
十、近代战术材料的搜集与红军战斗经验的编纂
目前应将帝国主义进攻中国革命的军事计划,与日本此 次进攻的行动和现代战术各种新材料,与我红军历年战斗的 经验,作有计划的搜集与编纂,同时在这种材料基础上,多 多准备与帝国主义作战所必需要的计划与训练等等。

后 记
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了笫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历史资料,了解到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会 主席、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同志的-些可歌可 泣的事迹。他为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,为红军发展与壮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无数次战斗实践,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红军克敌制胜的—整套战略 原则,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为了便于党史军史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以及我军广大指战员,学习和掌握这一历史的需要,编成《曾中生和他的军事文稿》一了如实反映历史资料的本来面目,对原始资料未作任何改动。搜集整理资料过程中,徐向前、廖承志、傅钟、程世才、魏传统、陈明义、刘瑞龙、徐以新、黄杰(徐向前夫人)等老同志介绍了曾中生参加革命后经历情况,以及他被杀害的经过;余淑(曾中生弟弟曾希圣夫人〉、李奇中(曾中生舅舅)等同志提供了曾 中生早年的活动情况及文献材料;承四川省博物馆、 中央军委委档案馆、南京市委档案馆、解放军军事学院、政治学院资料室、军事博物馆、湖北红安纪念馆、湖南省资兴县委、南京大学历史系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等单位的支持。又承曾阳生、李晓玲、刘明菲同志对搜集、核对资料工作的具体协助,在此一并致谢!
   由于编者水平所限,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地方,欢 迎读者批评指正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编者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一日于成都
页: 1 2 [3]
查看完整版本: 芦山长征-----伍云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