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阳城周村岗钟鼓山------李东阳
芦阳城周村岗钟鼓山------李东阳佛图山------李东阳(这个李东阳不晓得是不是哪个李东阳,他可能没有来过芦山,他为啥写这首诗呢?是和当时同做京官的芦山张斐李必钦等人唱和吗,或者佛图山本名浮图山浮图水,因这首诗而改成佛图山).
芦山“县城左以罗城山脉之脊与雅安北区为界,右以钟鼓山(周村冈)与天全为界,北则接两河谷之上游为天全境。旧只辖一个半场(青龙场与飞仙关),现除城街外,有市集者共五场:青龙场四、七、十日集,隆兴场三、六、九日集,飞仙关一、四、七日集,白家店三、六、十日集,下桥场一、五、八日集,仁嘉一、五、八日集。旧分全县为三乡,即水东乡、龙门乡、清源乡。现以治城为芦阳镇,飞仙关为飞仙镇,其余各村析为沫东、凤禾、思延、升恒、隆兴、龙门、仁嘉、清源八乡,共7000余户,30000余人。”
李东阳(1447—1516)字宾之,号西涯,谥文正。汉族,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(今湖南茶陵)人,寄籍京师(今北京市)。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,诗人、书法家、政治家。天顺八年进士,授编修,累迁侍讲学士,充东宫讲官,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,直内阁,预机务。立朝五十年,柄国十八载,清节不渝。文章典雅流丽,工篆隶书。有《怀麓堂集》、《怀麓堂诗话》、《燕对录》。
城北金井(盐井也称金井)阁,亦有姜维。阁前巨墓,有道光十六年知县事段荣恩所立碑,上署:“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”,有题字云:“谨按,姜侯志存汉室,功在全川,灵异昭垂,芦阳较著……龙尾山祠墓所在,神冯式之。春秋以少牢祀之旧矣……旧表在康熙丁亥年,县令张公绪奉四川抚军能泰的命令立石标之,今圮矣。为树华表而甃之,亦守土之职也。”
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。芦山张斐在江西跳水。看这架势,芦山张斐和李东阳市一个时代。
正德十五年(1520),高杨两土司合兵攻芦山,赤地,白地,芦山鸡犬皆空。
今蒲江甘溪镇曹氏家族,明朝时世居天全清代迁居蒲江,据清代《蒲江县志》载,明代曹翌、曹源、曹恩、曹昱分别为昭勇将军、骠骑指挥上将军、辅国指挥使将军、龙虎卫游击上将军。
奏闻于朝,兵部命松潘游击将军曹昱镇压高杨土司。
命下有司,以间谍谋之。先期杨土司擒拿高继恩送按察司监狱,厥后高土司也擒拿杨世仁送按察司狱。皆伏斧磡与: 磡:kàn:岩崖下边的地方。自是土官不犯芦山。都是屠峦之为先也。
典史汪浩,署县事继续屠峦的志向,欲复大渡旧城而形势不便。于是将就姜城增拓,筑石城。后来高杨还占据水东,西水等等肥沃平坝,不踩芦山管辖。
芦山李家坎的土豪李必敬,李彦虎以樊敏碑为凭据控之当道而获胜,芦山河天全的分界线开始定下来。明朝大夫胡龙到朝庭打报告,奏请从飞仙关溯源而上周村岗隔粮坡,水分心,山分岭。县司之界线井然有辩。
崇祯年间。杨土司在铜头复行侵犯灵鹫地盘,雅州州官项声国临界查断后。
李东阳
闲访维摩不二禅
青骢驰上佛图巅
山前山后重重景
城外城中淡淡烟
霜雪不欺栖鹤树
尘埃难近讲法筵
饮余回首下山去
云岭柴扉月映川
灵鹫山----孙雯镜康熙庚午游灵鹫山四韵
(康熙庚午年是康熙二十九年,也就是公元1690年)
一
素有登临约
绕逢此日闲
良朋聊辔入
绝崖一藤攀
草没东西涧
云开远近山
老僧无个事
永书掩松关
二
燃灯曾说法
遗踪到如今
水滴真三昧
崖悬古万寻
残碑题岁月
飞鸟语升沉
随意留诗去
聊酌乞句心
三
万叠山如抱
孤峰似掌擎
云疑从地起
桥说是天生
仄边通番汉
深林少送迎
到来几想寂
何用访蓬瀛
四
夹道松篁合
行行雾亦浓
欲寻番界路
但听远山钟
风雨栖岩虎
晨昏卧钵龙
劳人闲憩息
归骑一从容
灵鹫山-----天全招讨高一柱(字梅坡)和韵
一
相邀游灵鹫
探奇好送闲
岭高绩马力
道险籍藤攀
雾失猿啼处
云开境外山
秀峰历不尽
束带叩禅关
二
俯首思遗迹
壮怀延至今
烟霞容易领
胜乐未能寻
叠嶂因云没
落花逐水沉
临风瞻魏阙
徒负向葵心
三
历遍栖霞岭
灵峰不可攀
境因情有累
静始性无生
众壑目前过
凉风谷口迎
行吟归骑懒
恍若到蓬瀛
四
憩息岩边寺
豪吟对酒浓
眼中无俗扰
耳畔但闻钟
且学降饿虎
漫言制毒龙
冥心皆自得
归辔待从容
灵鹫山-----芦山竹全仁同游和韵
一
鹫岭多尘静
游观因政闲
竹悬欲凤附
藤扑作龙攀
鸢鸟鸣空谷
烟云补破山
相如今宛在
极目望灵关
二
危岗传自夕
胜景选于今
翠合天恒小
岭高日仅寻
山涛汹涌兀
流雾自浮沉
立马层峦上
长吟竟快心
三
群峰欲地拔
怪石似天擎
山僻路为静
春融物更生
崖花逢客笑
野鸟向人迎
漫道运程远
追踪学卜鹰
四
壮游乘兴起
佳境亦何浓
句句谷相语
声声风送钟
断崖啸似虎
枯木娇犹龙
愿挽乘羊子
传谕舒笑容
灵鹫山----张启鼐(鼎?)字五一(康熙五年游灵鹫山)
一
鹫峰石起万层巅
上得巅来唯有天
蹑足分苔寻古迹
低头抚石听流泉
沙门拱瑞灵偏应
枯木生春色倍鲜
细问来由何自得
老僧指点说因缘
二
猝到此山欲书画?
几多风物自相游
龙盘虎踞峰峰秀
鸟鸣猿啼处处秋
有气泉崖如应苍
无声花草荏沉浮
新晴照得山光好
极目长林看日头
灵鹫山----竹裔同游和韵
一
六盘九曲上鹫巅
古刹凌云别一天
夜静荧荧来远大
朝霞淡淡起流泉
路开汉使平如底
泰隐唐车色更鲜
岁月悠悠谁能待
灵峰今日有奇缘
二
山遇高人景不收
精神打起壮同游
枯枝复茂犹云夏
残叶将黄知是秋
鬼斧成形随上下
山涛如海荏沉浮
沙门麟拱无人识
说破石龙欲点头 部署江防时,神速的红军已于五月八日在上游刘文辉部守备的正
2 面渡过金沙江,下游防线全归无用。
杨森部并指挥王泽浚旅再度沿大渡河下游阻击红一方面
军。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后,蒋介石严令川军凭大渡河天险堵
击,配合薛岳和滇军追击部队,妄图在大渡河右岸地区歼灭红一
方面军。首当其冲的国民党川军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,通电各方,
叫嚷兵力单弱,要求速调大军协防。
参谋团商得刘湘同意,以二十一军第二师第六旅,即担任成都城防司令王泽浚所部,星夜驰赴大渡河边的富林布防。这个旅辖三个团,人数约六千,配备的迫击炮、轻重机枪、冲锋枪、掷弹筒都比较新式。该旅五月中旬
赶到富林,其河防配备,是以第十六团直接担任河岸守备,构筑
阵地,并派一个连到右岸占领前进阵地,以主力十七、十八团为机动阻击部队
参谋团和刘湘在派遣玊旅的同时,并电调杨森全部(六个混成旅、一个团务精练司令部,一个手枪团、一个宪兵团,约二万四千人),兼程赶至金口河以下至乐山,沿大渡河左岸设防;并 由杨森统一指挥王泽浚旅。
划定大树堡上游的河防由刘文辉部负 责,下游河防由杨森负责。
杨森奉电,立即电令第三混成旅迅速由雷波经沐川、键为至大渡河左岸之金口河布防,右与上游临时拔归指挥的二十一军王泽浚旅联接。电令团务精练司令由屏山经犍为至峨边所属之沙坪场布防,右与第三混成旅连接。当各部行进至中途的犍为时,杨森亦由宜宾乘轮船抵键为,他急令各部各派步兵一营,限一日夜赶到指定地点。爱钱如命的杨森,为达此目的,也奖给每个旅 大洋三百元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