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溪茶场往事
苗溪茶场是个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省级劳改队,对外称“四川省苗溪茶场”,据说还有个名字,631信箱。内部叫“四川省第四监狱”。场部在芦山县城西门外约四公里的磨盘沟。解放前这里叫庙溪,背靠灵鹫山,因灵鹫庙和小河苗溪而得名。庙溪改名叫苗溪。
《李天德回忆录(草稿)》和对李天德的采访,记录了王克之死。
刚到进监队的星期六。四川的冬雨寒冷冻人,灵鹫山上白雪皑皑,寒风呼叫。上午难得天空放晴,但白毛风象发疯的野马。这样的天气,对衣着单薄的囚徒来说,真是受罪的日子。趁天睛,犯人被派到地里挖萝卜。带班马干事看王克年老体弱,病病殃殃走路都不稳,就安排他将挖出的萝卜去泥后按好坏分堆。但挖萝卜动锄头,全身活动发热,而蹲在地上选萝卜,身体再强的人也抗不动山坡上西北风,何况是久病缠身的王克? 1968年6月,茶场基建队造反,然后被军管。
1970年元旦后,李天德和伍名泽等人分到基建队。
基建队离苗溪茶场场部十多里,与场部有一条场区公路相连,后面小山上驻扎着一个加强连的军队。基建队是犯人和就业人员混合的中队。此前,从成都通惠门劳改队和北京清河劳改农场调来了一些犯人。据说是为了贯彻中央的“一号通令”,准备打仗,才千里迢迢,把北京的犯人疏散到大后方四川来的。
1949年11月,受当时北京市市长聂荣臻的委托,安林来到了天津以东一片30多万亩、从未有人开垦过的荒滩上。专职改造国民党特务。这里被称为茶淀地区,属于河北省宁河县,处于三条大河围成的三角地带。这块盐碱荒地就像一座孤岛,远远漂浮在与首都有相当距离的地方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劳改农场---清河农场,就在这里诞生。
(照片:苗溪茶场基建队监区)
(背后是苗溪管教科、狱侦科的办公大楼,毛主席像是一个叫黄经伟的犯人画的,他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务训练班毕业的,后来落实政策之后到香港投奔他的女儿去了)
1967年1月,北京政法学院的造反派到清河农场夺权,成立了一个“革命办公室”,把当时的清河农场领导挨个批斗一遍。这种混乱状态持续了一个月。2月19日,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直接接管了清河农场的党政大权。
清河农场进入了军管时期,一个分场一名军代表。在“砸烂公检法”的指导方针下,军代表一年多时间内就在清河农场揪出了所谓现行反革命134人,其中清河农场干部84人,工人50人。整个“文革”期间,清河农场有530名在职干警受到冲击。随后,这些人被揪斗、关押,有的被迫害致死,有的被遣送回乡,有的被下放农村。
1969年,军代表对当时清河农场所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战备疏散,在38天内,将13000多人疏散到了河北、山西,四川等25个省区。
1969年,清河农场实有犯人仅2人,无劳动教养人员。1970 年,清河农场实有犯人为“零”。此时,绝大部分劳改干警也被遣散到北京周边县区劳动。
四川省地方国营成都铁工修配厂 四川省第六劳动改造管教队 成都市通惠门 1951.8 1980.1 移交公安部
李天德不会泥木工,分到杂物组。李组长把他领到监房,他选了个靠窗的上铺位。犯人床铺上下两层,下铺方便,上铺爬上爬下,尤其晚上起来小便很不方便。但他宁愿选上铺,少干扰,多安宁。刚把新发的单人草席在稻草上铺开,高音喇叭开始播放开饭曲“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”。
李组长对收工进屋的一个三十多岁犯人说:廖胖子,新来了个同改,睡你旁边,挪动了一下你的东西。廖胖子说了声没关系,就爬上铺,友好地问他从何而来?啥子案子嘛? 廖胖子也算个知识分子。五四年高中毕业,执意要参军,想当张积慧式的空军英雄。体检有缺陷,分到空军基地搞气象。入了党提了干,五九年官至上尉连级。
廖胖子所说的那个“假积极分子”李晓勤,时间一长,在李天德眼里却别有一番意思。李晓勤原是四川德阳重型机械厂,一个制造坦克等重型武器的军工企业的技术员。
冷火嘛烟冷火糗烟
后来李晓勤说起,在劳改队,就连他这样自制力很强、处世很艺术的犯人,也是很需要找人聊天解闷,舒缓心情的,搞不好真的会成神经病,
李天德回忆说,他和李晓勤第一次接触,就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李晓勤竟很稀罕地在一旁插话了。他说,自古以来,“以史为鉴”是统治者治国的正道,
党史上的九次路线斗争,
一天,干事叫李组长带人去芦山县城芦阳镇,拉回三吨螺纹钢。组长把几个人喊到一起,说:今天去城里拉钢材,李天德和伍名泽是新来的同改,还没去过芦山城,顺便去看看,还可以到国营食堂买一份回锅肉吃。李天德高兴地说:那就太好了,谢谢组长关照,我肚子早就没半点油星子了,太想吃肉啰,我还有几块钱。
几个人刚把架架车拉出基建队大门,就听到马车“嘎咕、嘎咕”地从军犯队过来。军犯队到基发建队那一段是下坡路,马车虽是空载,也得拉紧刹车棒。李组长高兴地说:碰到运气了,搭马车进城。
几辆套着高头军马的马车,很是威武雄壮,刹着车朝坡下驶来。这些四驾马车,是1969年去年从简阳县平泉劳改农场分来的。平泉农场要改“五七干校”,干部、就业、犯人 一辆雅安地区军管会的北京吉普也开了过来,停在基建队大门旁边,车里走下四个穿军装的人。苗溪茶场军管会的军代表,陪同一位职务很高的干部来视察。李组长惊讶地冲他们喊:喂,饶书记!他跨过马路,走到那干部跟前,笑嘻嘻地喊:饶书记,你好啊!你还认得我吗,我就是那个凰仪公社李文中嘛。
饶书记先是一怔,接着伸出手说:哎呀,原来是老李呀!你在这儿呀?李文中和他握握手,说:是嘛,六二年逮捕后判了二十年,送来苗溪改造了。饶书记“啊”了一声,脸上掠过一丝尴尬。
几辆马车来到平路上。刹车棒松开后,尖刺的“嘎咕”声没了,只有踩得地皮都颤抖起来的马蹄声。第一辆马车上的赶车人,正是那天送王克去医院的雷师傅。马车来到跟前,他立刻刹住车,从车上跳下来,迳直走来,还高兴地喊饶书记。饶书记先是一楞,待认出后,也伸出手去说:这不是老雷呀?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呀?
雷师傅笑嘻嘻地说:去年底大调动时来的。一来苗溪,就听说饶书记被毛主席革命路线解放了,当上了雅安地区军管会副主任啦,恭喜你了!要是西南土皇帝李井泉不打倒,你也翻不了身啊!
饶书记显然很注意这种场合领导的身份,微微一笑: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嘛!我还忙,先走了。他转过身去,军代表簇拥他走开了。
李组长回过神来,冲马车夫说,要搭马车进城拉钢材。雷师傅满口答应。李天德把架架车拴在车后,纵身跳上马车。马车上,李组长问起雷师傅,怎么会认识饶书记?雷师傅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,眉飞色舞地说:哈!岂止是认识,饶书记还当过我的徒弟呢!
饶书记名叫饶青,原是荥经县委书记。 团部设天全中学,1951年2月,调西昌地区剿匪,10月返回,团部迁至今电机厂处,1952年闭部迁至始阳,并整编为西南军区独立第六团* 1954年7月16日,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铕军区公安窨卫第三团后,于1955年调雅安,中国人民解放军工g兵一六二团,为修筑川藏公路于1950年4月入堍,分布两河口至二郎山顶沿线,团部驻新沟,1953年公路修通后,‘部队迁至甘孜州.烂池子兵姑于1954年10月驻两路乡两路口村 1976年,改为五六〇二六部队二十五分队,仍驻境内两路口,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八五二部队某部于1956年10月从雅安迁至始阳,1963年10月团部迁回雅安,所屈四十二分队则从雅安迁至始阳.此后干1964年10月和1973年10月又迁来四十四分队和四十三分队,1968年1969年九三一部队三分队,驻老场乡大坪山.1970年1975年为三〇四部队三分队 1975年8月1977年为五六一八九部队三分队1977年_9月1982年底为五八四八九部队二分队,又先后驻老场乡大坪山该部1983年1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替察部队雅安地区大队直瑀大队二中队 1984年3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雅安地区支队一大队二中队,汽车十八团三营,从1964年起驻天全脚基坪,1卩68年迁夹江县 二.瞥卫营1950年8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雅安军分区直属队调干部、战士,成立芦山县警卫营.贾官邦任营长.郝仲山兼任政治教导员,编制3个区分队.1951年春,太平区划入芦山,增为4个区分队,每区分队由I至2班扩编为2至3班.其任务:肃潸国民党残匪,协助地方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,开展“四大运动”及土地改革,维持地方治安,安定社会秩序 1952年4月整编中撤销
,三、武公安〉中队1955年春,西康省公安笫一大队二连驻庙溪山农场,担任执勤任务,10月川康合省改 稚安军分区,1956年1月,西南军区独立六团一营三连奉调庙溪山农场换防,1957年初改编为雅安军分区公安十四营一连,1959年1月整编为雅安专区民警大队直属三中队,1962年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雅安独立营(代号924部队)三连,后又增驻四连.1969年秋.康定独立营(代号304部队〉二、三连奉调庙溪茶场換防.1983年6月整编为武瞥雅安地区支队所》中队。 开饭曲??开饭曲不是指的新闻30分的片头曲吗?? 1968年1969年九三一部队三分队,驻老场乡大坪山. 1970年1975年为三〇四部队三分队 1975年8月1977年为五六一八九部队三分队 1977年9月1982年底为五八四八九部队二分队,又先后驻大坪山
页:
[1]